一
生命的活力,在于它的弹性。而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和价值。生命的质量需要锤炼。读书是锤炼的重要步骤。
二
人生最佳的读书状态多数产生于中年之后,中年以后的读书亦最潇洒自由,可以随心所欲。
三
四
正如黄峪先生所说:“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,则尘俗生其间,照镜觉在目可憎,对人亦语言无味”。在黄氏看来,人要活得有意义,摆脱平庸,就得读书,用阅读来“古今浇灌”。浇灌,可以唤回辽阔漫长的空间和时间;浇灌,可以获取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智慧和信息。
五
阅读,自然要重视名著,但也不可忽视或拒绝一般的书籍和信息。读书理当有重点。在一个时间里只宜死啃一本书,附带阅读其它与它有关的书。
读书,应当有计划。毫无目的地乱读书很难有出息,穷几年之力死啃一大堆名著也很难有效用。读书的关键在消化,要认认真真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。
六
“早岁读书无甚解,晚年省事有奇功”(苏辙)记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读书不能无记忆,但死记不如烂笔头。提倡读书要思书,思书务必要记书。理解往往比阅读更重要。一篇有价值的读书笔记,胜过读后不久便忘记的整本书。
七
读书贵专也贵博。博读广闻,不无好处。书的魅力在多元,书的生命在创造,新的知识和信息,总会酿成一本本书。
读书爱书,爱过去的名典,也要爱随时问世且有价值的新书。要时常保持年轻的阅读心态,往往阅读心态的衰老,是从拒绝读新书开始。
八
正如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所云: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聘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”。
是真的,若一个人能把读书作为一种愉悦和享受,那才会有滋有味有收获。
评论